纵观中国绘画史我们得知,要成就一个中国画家,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进行艺术修炼:首先是对中国绘画乃至中国文化传统的学习;其次是画家心性的蒙养与挖掘;再次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历练。
对传统文化和绘画传统的学习,使画家掌握中国画基本的绘画技能,养成高尚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是成就中国画家的基础,也是每个中国画家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画家心性的自我发现和深入挖掘成就的往往是画家的个性化情感、意境传达和个性化的绘画语言。曾受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画家刘艺青,无疑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性格纯朴敦厚的他,选择了写实风格的人物画创作,使其艺术语言与其心性同构。以上两点,已构成了刘艺青的绘画艺术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
明理的艺术史家清楚,传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当代画家提供丰富、成熟的传统绘画语言,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接通文脉,并选择适合自己情感表达的绘画语言符号;另一方面,高度程式化的中国画传统,往往使众多画家难逃程式化的牢笼,从而泯灭个性,失去自我。在中国绘画发展的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只有那些继承传统又能突破传统,形成自己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才能沉积下来,成为他们所在时代的代表画家。
艺术风格的形成,艺术语言的确立,离不开生活的蒙养。人们常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此言不虚,画家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才能发掘新的创作题材,激发新的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绘画作品,其艺术生命才会生生不息。在与生活的对话,与自然的交流中,不仅画家的思想情感得到陶染,而且其艺术语言也得到提纯与升华。另外,许多艺术语言和绘画方法的归纳与创新都来自画家对自然、生活的观照与表现。刘艺青深谙此理,并身体力行进行毕生的实践和探索。
作为一位人物画家,刘艺青所关注的生活并没有局限在某一狭窄的领域,从都市女性到乡村学生,从藏族老人到农民工等,刘艺青对其身边经历过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都进行广泛的涉猎,目所绸缪,情所触动,诉诸笔墨,将饱含情感的生活形象物化到其作品中。刘艺青没有设定特定的笔墨程式和特定的人群去表现,却善于抓住感人的、现时性的场面去描绘,因此其画面所呈现的人物动态往往更生动,所传递的情感也更为真挚感人。由于敏感于生活并深入到生活的深处,刘艺青常常被其所表现的人物所感动,致使他在其作品中倾注十分的感情,这种感情融入笔墨成为感人生动的笔墨,这种感情融入形式则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虽然从大体上看刘艺青的绘画选择的是写实风格,但由于融入以情感为核心的形式意味的探索表现,其作品在表现对象的品格和画家自我心性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关联与共鸣。品读刘艺青的作品,往往会被其入微的细节刻画和某些精巧的画面结构处理所打动,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扎实的绘画功底,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其对生活体察、感悟的深度,正所谓“看得多远,则画得多远”。
“关注当下,深入生活”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主要特征,这是对中国传统人物画固定题材描绘的修正,是当代人物画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刘艺青紧紧把握时代精神,身体力行,不断从生活中吸收养分,对当代中国人物画进行深入的探索,无疑是有益的,有价值的。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