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许老师,此次您的展览是巡展,南宁站之前做了几站,接下来会巡展到何处?展览跨时多长,大致情况是怎样的?
答:今年七月份是巡展首站北京站的展览,南宁是第二站。这个主题的展览会持续一段时间,城市不分先后,哪条件成熟就到哪展。这主要是策展人的事,我的主要精力是专心创作。
二、在这次榜样•中国—东盟艺术馆展览中,您将给广西的观众带来哪些代表作品?您期望通过画面向观众传达什么?
答:虽然还是“江山如玉”的主题展,但这次带来的作品相对北京的展览来说较为全面些,除了新的淡墨系列外,还一起展出了少量较为传统的古意山水和小青绿山水等,整体上是偏写实性强的作品较多,主要考虑受众的知识结构特点。另外,广西是我的家乡,第一次在南宁亮相,希望观众对我的认识全面些。
三、 展览名称是“江山如玉”,您对玉怀着怎样的特殊的情感,才会将江山比喻成玉?将玉与山水的性质结合在绘画中的缘由是什么?
答:首先,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丝绸、瓷器等载体一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国人心目中有极高的地位。
其次, 中国文人素有以玉比德的传统,追求个体品格与玉精神的契合,如:纯洁、自然、温润、刚直等。我个人的心性所致,也追求玉的品格,在绘画品质上我特别喜欢它是个相反相成的结合体。特别是它水汪汪的硬度和铿锵作响的柔润。
另外,在我看来,山水与玉有许多契合点,如:山水的自然、浑朴、圆融、润泽是玉精神的体现。山的刚硬雄强,水的柔软含蓄,合成玉的品德;山的傲骨与草木的柔美体现着玉的精神。春山清澈朗润,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明净剔透,冬山浑融含蓄,雪山洁白无瑕等,处处蕴涵玉的品质。激越透亮的溪流,清澈见底的浅滩,温润如碧的湖泊,都是玉的化身。由于心性贴近,易产生共鸣,所以近年来我的山水画创作集中于玉精神的表现。
四、 您的作品与您的主题确实很贴切,您的山水画确实给人如玉的感觉,画面意境很动人,您是用什么技法来表现这种质感和意境的?
答:为了表现这种意境我已探索了很多年,从纸张、墨、水的性能了解到各种画法的尝试,特别是对水、墨的控制和画面的洁净度的控制等,历经了很长的时间,最后得到这样的效果,但与心中想象的境界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一幅成功的作品需要调动艺术家全面的素养,使其技法与心性、精神完美结合,最后归于天然,需要艺术家一生的学习与磨合。
五、 许老师,您独创的“积水法”赋予山水画独特的玉质感,请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此类画作?您当初独创此画法的初衷是什么?这种技法的难度又在哪里?
答:首先我要澄清的是,“积水法”古已有之,并非我独创,我只是把它运用到我的创作中,并不断完善它而已,目的就是想更准确地呈现我心中的意象与境界。我在水墨创作中探索玉质感,表现玉精神,算起来已有十年的时间,他是一个逐渐构建,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技法也谈不上难度,关键在耐心,要做到心静如水,醉心于画。当然,在意境渲染时,始终贯穿骨法用笔,才能不丢掉中国画的传统精神,而用笔的质量则源于习古的深度。另外,为了更好地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和新的文化感受,对新材料和新技法的探索研究也是当代画家推进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您在画面中体现的空灵的禅意,跟您的心境与经历感触有怎样的关联?
答:长期以来,我一直喜欢中国古典哲学,这对我的水墨画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我越来越体会到中国古典哲学对中国文化的灵魂作用,对中国画也是如此,众所周知,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的作品是难以感人的,是苍白无力的。心性使然,我特别偏爱老庄哲学和禅宗的境界,我喜欢在作品中表现这种境界,因为在表现这种境界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精神寄托,找到了共鸣。我下一阶段还会推出一系列以禅为主题的作品。
七、 您的水墨直接龚贤的积墨法,同时又与西方的光感相通,“光气融合”,这是您为水墨现代性的转换提供的一条道路。您对传统水墨的现代性转换怎么看呢?它该走向何方?
答:借鉴西方艺术元素发展中国画是解决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中西绘画的结合有很多层面与角度,如现实主义的,印象主义的、抽象主义的、表现主义的等等。但过去的结合大都停留在技术引进和图像嫁接的层面,还缺少深度。我个人认为,当前的水墨的现代性转换应该立足于水墨材质和中国精神的本体,吸收西方的艺术精神和图像经验(光影、构成等),将其消化、融合到水墨画中,形成新的当代水墨艺术精神和图像经验。对水墨语言的深入挖掘也至关重要,特别值得挖掘和发展的是,水墨技法和笔墨语言的精神性、时间性、和艺术通感性等,这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
八、 从中国画穷途末路,然后到实验水墨,新文人画派,中国画似乎一直面临着挑战也一直在寻求突破。在当下,中国画面临怎样的困境,又该如何去突破?
答:作为一位画家,我关注的更多是个人的艺术困境和自己的艺术定位。就当代中国画而言,它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如面貌雷同,图式、技法的抄袭或重复,浮躁的心态等等。当今的画家有太多的画外负担,而缺少的是纯粹艺术家的工作状态。我说的这种工作状态是对传统有更深入的研究,又有创新意识,实验意识,这样才会有新的突破。当然突破的同时,还要注意中国画的身份,这关系到材料和技术突破上度的把握。比如实验水墨,材料和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但又走到了西方当代艺术范畴里了。
九、 您个人的创作接下来有怎样的计划?
答:我对自己的创作始终坚持两点:1、艺术发端决定艺术创作,画家的艺术观念、思想境界、情感、和格调决定着他的艺术风格和品位。我将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并在思想上坚持从中国文化精神本体去思考当代水墨画的发展问题,探索其语言转换和突破的可能性。
2、画家一生的艺术生命是他的艺术语言、艺术思想和心性逐渐贴近,最终合一的过程,艺术语言的建设是画家的立命之本。我将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语言,使其能更充分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心性。我始终坚持从水墨材质本身出发,以实验的态度,探索、挖掘水墨言语突破的多种可能性,吸收西方优秀的艺术精神和图像经验,同时突出水墨画身份。坚持深入的传统学习,但不以传统标榜;坚持创新与实验,而不以前卫自居。我认为,任何为了某种概念拼凑出来的图像都是虚假的,一切从心性出发,自然而然。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