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新 江天一色 68cm×68cm 2012年
构成山水画的审美要素有三个,即笔墨、丘壑、意境。笔墨固然很重要,它是画家的表现语言与技术,笔墨功力的高低左右着画家运用语言的能力;丘壑是画家造型能力的体现,丘壑构造是否细致完美,决定了山水画的审美格调,也举足轻重;而意境,则是山水画整体精神的呈现,是作者主观精神与自然山水精神融合而成的心象的外呈,是山水画表现的精神指归。如同人物画的“传神论”和花鸟画的“情趣说”一样,山水画从其发端之初就不把状物写实作为表现的最终目的,也不以炫耀技巧为能事,而是以丘壑为媒介,通过“技进乎道”的提升,来表现自我的心中意象,最终实现寄情山林、卧游山水、借景媚道的精神归宿。
那么,中国山水画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当然,中国山水画不是纯粹外在的山水,而是隐者心灵外化的山水——山水成为表达画家心灵相状的风景,即山水画的“象”乃是作者的心象。抽象的“天人合一”观念在山水画中通过中国古典时代隐士的生活状态被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了。因此,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统领下的,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隐士精神——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精神,乃古典山水画的精神所在。
在古典山水画中,画家把画面营造成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理想化场景,这里是隐士们生活、学习、消遣的地方,更是他们心灵的居所。我们从古代山水画中可以大致地综合出隐士的生活场景:隐士的房屋一般建在深山中,一般是木屋或茅屋,屋背后往往挂着喧腾的瀑布,屋前的小径经过小溪上的木桥到达湖边的小船,小船是隐士用来垂钓的工具;另一条小径通往山的深处,直达云雾缭绕的山巅,此小径是隐士采药或访问另外隐士的道路。最后,透过隐士居住的茅屋的窗棂可隐约见到他阅读的书籍。通过画面中的这些场景,可以了解隐士们是如何解决生活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精神问题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他们对宇宙,对自然、对朋友、对自我的人生态度。
首先,隐士们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顺应自然,靠自然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先看隐士的茅屋,其对应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命运的沟通。这种命运就是对自然的顺应,隐士所建的茅屋尽可能地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安居就是对天命的顺应。为了使心灵宁静并遵从自己内心的吩咐,茅屋的材料一般是石头、木材、茅草等,这些材料在深山中随处可见,将此材料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秩序性的茅屋结构,用来御寒和遮风挡雨,既融合了自然又顺应了天命,也解决了生活起居问题。为了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他们对自然取而不滥,仅仅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即可,从不以破坏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为代价,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保护好这种状态,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活资源。
接下来隐士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除了像农民一样耕种、收割外,我们还要了解隐士的另一条解决生活之道——一条通向湖泊或溪边的小径连接着小船。这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隐士并不是传说中的神仙,他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他的垂钓固然悠闲,但也有满足生活需要的目的,一条肥美的鱼固然是审美的对象,但如果水里有足够多的鱼,那么偶尔钓上一条吃掉就不能视为对自然的破坏。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取鱼用的是钓而不是网、药,或是其他方式,为的同样是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种知足常乐的人生观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呈现。此外,垂钓的功能不仅仅是解决生活问题方式,还是隐士消遣、沉思、激发诗情画意的有效途径,是隐士的精神寄托。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